俗稱「肝包油」的脂肪肝,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台灣發生率約為15-45%,還在逐年上升中。醫師指出,脂肪肝嚴重者會導致肝硬化,甚至可能轉變成肝癌,不可輕忽。雖然治療並無特定藥物,但可透過體重、血糖、血脂肪控制及適度運動,增進肝功能,改善脂肪肝的程度。(龐清廉報導)台南市一名男子短期內體重大幅增加十公斤,因而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簡稱脂肪肝,經減重後,狀況獲得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寶寶指出,脂肪肝在病理學上稱為「肝細胞的脂肪變性」。發生率在西方國家約為15-30%,而台灣跟其它東南亞國家、韓國、日本及中國等約為15-45%。正常的肝臟約有3~5%重量是脂肪,當脂肪超過5%以上或組織學呈現30%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稱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以C型肝炎和脂肪肝相關性較高)、酗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藥物、內分泌異常、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等疾病。若將病毒性肝炎及酒癮等因素排除,因其他代謝因子引起的脂肪肝,我們則通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約有百分之十會造成了肝細胞損傷,就可能變成肝硬化或肝衰竭,或更進一步演變成肝癌。 醫師強調,脂肪肝目前並沒有特定的藥物可以解決,治療應著重於控制體重、血糖及血脂肪,適度的運動且在營養師正確指導下的飲食及調整生活習慣是相當重要的。減重進度是每週約0.5至1公斤,目標為適度的減少7%至10%體重,即可以增進肝功能和改善脂肪肝的程度。--------------------------------------------------------------------------------.{EDITED:1}.{ORIGINAL-TIME:02-06-18 14:28: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惠雯 的頭像
    楊惠雯

    楊惠雯愛分享

    楊惠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